生物资源

1.1.6生物特征与生态环境

(一)植物资源

1、植物

(1)植物多样性

地质公园地处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和生态的过渡带上,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多种植物区系成分在这里交汇。温暖湿润的气候,良好的水热条件,为多种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较为优越的生存条件,植物多样性特征显著。

据已有资料显示,公园区域内现有维管植物177科,876属,2107种,其中被子植物139科795属1923种,裸子植物6科18属32种,蕨类植物32科63属152种。维管植物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银杏、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巴山榧、台湾水青冈、连香树、水青树、鹅掌楸、黄杉、野大豆、红豆树、厚朴、旱莲木、香果树、红椿、篦子三尖杉13种。

主要乔木树种有:台湾水青冈、细叶青冈、曼青冈、米心水青冈、包果柯、桤木、板栗、水青冈、槭树、栓皮栎、日本落叶松、华山松、巴山松、巴山冷杉、油松、女贞、麻栎、马尾松、短柄枹栎、山杨、化香、红桦、糙皮桦、白桦、亮叶桦、水青树、房县槭、枫杨和樟等。

主要灌木或藤本植物有:桦叶荚蒾、六道木、毛樱桃、陕甘花楸、华西忍冬、杜鹃、卫矛、栒子、箭竹、胡枝子、猫耳刺、油茶、映山红、巴山木竹、铁仔、马桑、山胡椒、楤木、美丽胡枝子、卷毛绣线菊、金丝桃、川榛、火棘、小果蔷薇、马棘、紫金牛、菱叶海桐、竹叶花椒、杭子梢、小叶女贞、红茴香、线叶柄海桐、阔叶暑竹美丽马醉木、五加、青荚叶、细枝茶藨子、细齿叶柃、短柱柃、菝葜、鞘柄菝葜、峨眉蔷薇、绣球绣线菊、蕊被忍冬、东陵绣球、龙头竹、忍冬、长尾槭、平枝栒子等。

主要草本植物有:苔草、草地早熟禾、林地早熟禾、川陕风毛菊、蟹甲草、紫菀、球药隔重楼、金星蕨、冷蕨、蕨、单芽狗脊蕨、芒、丛毛样胡子草、茅叶荩草、紫萁、龙牙草、草莓、蛇莓、毛莲菜、艾蒿、荚果蕨、东方荚果蕨、马唐、牛筋草、野菊、野青茅、鸡眼草、鬼针草、百脉根、桂灯擎、白茅、金发草、茅叶荩草、芒萁、大叶仙茅、牡蒿、前胡、黄茅、狗尾草、野菊、马唐、蕺菜、细辛、车前草、夏枯草、羽裂蟹甲草、落新妇、单叶升麻、莎草等。

(2)珍稀、濒危植物

根据国务院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公园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表1-1)。野生种中台湾水青冈和红豆杉在公园内分布较多。另外有兰科植物47种,已被列入我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表1-1)。

表1-1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珍稀野生植物名录

中文名

拉丁名

保护级别

红豆杉

Taxus cinensis(Pilger)Rehd

银杏

Ginkgo bilobaL.

巴山榧

Torreya fargesiiFranch.

台湾水青冈

Fagus hayataePalib.ex Hayata

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Sieb.et Zucc.

水青树

Tctraccntron sinensisOliv.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

黄杉

Pseudotsuga sinensis

野大豆

GlycinesojaSieb.et Zucc

红豆树

Ormosia hosieiHemsl.et Wils

厚朴

Houpoea officinalis

旱莲木

Camptotheca acuminateDecne

香果树

Emmcnopterys hcnryiOliv.

红椿

Tonna ciliata

篦子三尖杉

Cephalotaxus oliveri

兰科植物47种

Orchidaceae

注:﹡国务院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所列种类

※在我国已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兰科所有种被划入附录Ⅱ

(3)资源植物

①药用植物

公园内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主要有:八角莲、五味子、穿龙薯蓣、马蹄香、黄连、重楼、天麻、杜仲、金银花等。

②观赏植物

秋季的红叶景观闻名遐迩,是公园内的一大胜景。红叶景观植物主要为水青冈林,是四川省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常绿落叶混交林,其中主要包括米心水青冈、台湾水青冈和亮叶水青冈等,秋季树叶变为橙黄色,十分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③食用植物

公园内常见的野生食用植物有猕猴桃、竹笋、核桃、板栗等。

2、植被

公园在四川植被分区中的位置为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北部中山植被地区,植物区域具有组成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

据已有资料显示,公园植被覆盖率达97%以上,其中森林覆盖率66.5%;森林植被共15个群系,12个群系组,4个群系纲,分别属2个植被类型,2100余种。森林植被主要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三个类型,每个植被类型又由多种植物群系所组成。如针叶林又可以分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阔叶林可以分为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可以分为常绿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

(1)针叶林

针叶林是以针叶树种为建群种所组成的森林群落。它包含了针叶树种为主的纯林、不同针叶树种的混交林以及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公园内的针叶林的面积远少于阔叶林,多呈零星分布(表1-2)。

表1-2公园内针叶林类型表

植被名称

分布特点

寒温性

针叶林

日本落叶松林

日本落叶松林主要为引种栽培,在中坝、魏家坝、八道班等地有较大面积纯林,也有不少幼林。一般分布于山体中下部,海拔1300~1800m,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寒温性

常绿针叶林

巴山冷杉林

该群系在光雾山海拔1900~2400m的阴坡或半阴坡,纯林较少,常与多种阔叶树组成混交林。土壤为山地黄棕壤。

温性

常绿

针叶林

华山松林

华山松是我国特有树种,保护区的华山松纯林多为人工林,在玉泉、沙坝、大江口、大坝、魏家坝等地普遍栽培,多位于海拔1300~1700m的山地缓坡或河岸平地

巴山松林

巴山松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它主要分布于鄂西、川东北及大巴山、米仓山地区。由于巴山松喜温暖湿润,耐瘠薄,且树种的主侧根均发达,在保护区内常见于海拔1000~1900m的谷坡阳坡及半阳坡,可在山梁处,陡坡、山脊和峭壁(如沙坝林场的神门洞)等地段形成纯林。

油松林

油松是华北植物区系的代表树种,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油松林在保护区内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2000m山坡的多种坡向,以及山麓、山脊等地段。

(2)阔叶林

阔叶林是以多种阔叶树种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类型,是公园内优势植被类型,它广泛分布于河谷至山地的各种地段。公园内的阔叶林主要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三种类型所组成。常绿阔叶林多见于沟谷和陡崖等地段;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则是处于常绿阔叶林之上的地段;落叶阔叶林因树种的适应性和环境的差异,以不同建群种和优势种组成群落,广泛分布于海拔2300m以下的范围内,是该地区的主体森林群落(表1-3)。

表1-3公园内阔叶林类型表

植被名称

分布特点

落叶

阔叶林

桤木林、板栗林、栓皮栎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 米心水青冈林、台湾水青冈林、长柄水青冈、亮叶水青冈、红桦、糙皮桦林

落叶阔叶林是由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所组成的森林群落。它不仅是气候温和湿润的温带地区的主要森林,在亚热带山地中也是十分常见的植被类型。由不同建群种组成多种群落的落叶阔叶林,在公园内广泛分布而成为区内森林植被的主体。组成落叶阔叶林的优势种在低海拔地段是以山毛榉科栎属的栓皮栎、麻栎、短柄枹栎,栗属的板栗和茅栗,桦木科桤木属的桤木为主;海拔较高处则是水青冈属的台湾水青冈、米心水青冈、长柄水青冈以及亮叶水青冈,桦木属的红桦和糙皮桦等树种。在落叶阔叶林的群落中,常有华山松、巴山松和油松等常绿针叶树种渗入。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

青冈、短柄枹栎、水青冈林

该群系是园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常见类型,主要见于园区海拔1200~1800m的山坡。

常绿

阔叶林

宜昌润楠、楠木、青冈、包果柯等

常绿阔叶林是公园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1300m以下,主要见于沟谷和陡崖地段。由于该植被类型多处于人类活动频繁地带,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原生面貌已极大改观,群落多由稀疏的大树和萌生小树所组成,原生群落零星分布。

竹林

巴山木竹林、箭竹林、龙头竹林、巴山箬竹、箬叶竹林、阔叶箬竹林、鄂西箬竹等

竹林是由禾本科竹类植物组成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群落,并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仅部分竹种延伸到温带或亚热带山地。在公园内,按竹林本身和生境的特点可划分为暖性丘陵低山竹林和温性山地竹林。前者主要为箬竹属的种类,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带;后者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主要由木竹属和箭竹属的种类组成。

(3)灌丛和灌草丛

灌丛是以无明显的地上主干,而多为簇生枝的灌木为优势所组成的植物群落,群落高度一般在5m以下,盖度大于30%~40%。灌丛在园区内海拔2200m以上的向阳山坡分布较普遍,海拔2000m以下多为多为次生灌丛(表1-4)。

此外,公园内植被类型丰富,小气候、小生境复杂多样,适合许多大型真菌繁殖生长,也是我国真菌最丰富的地带之一。已知种类按经济用途可分出125种可食蘑菇,17种可以人工栽培,45种药用菌,67种蘑菇子实体或培养物抽出物质具有抗癌活性,29种毒菌类,41种木腐菌类,80种菌根菌类。

表1-4公园内灌丛和灌草丛类型表

植被名称

分布特点

常绿

革叶灌丛

杜鹃灌丛

杜鹃灌丛在光雾山、香炉峰海拔2100~2500m的地段较为常见,该地段土壤贫瘠,石灰岩裸露,大型乔木难以驻足,因此杂灌丛生。灌丛盖度可达80%,杜鹃在群落中占主要优势,常见种类有毛肋杜鹃秀雅杜鹃、银叶杜鹃等,一般高1~3m,其次是龙头竹、绣线菊、陕甘花楸、干香柏、银露梅、蔷薇、栒子、柳等。部分角落也可见到巴山冷杉、华山松、稠李等乔木树种,大都长势不良,高只有1.5~5m,混迹灌丛之中。草本植物稀少。

落叶

阔叶灌丛

黄荆、马桑

灌丛

黄荆、马桑灌丛主要见于园区海拔1500m以下溪沟两岸以及山坡和坡麓等地段,呈零星小块状间断分布,随人类生产活动发生变化。

小果蔷薇、火棘灌丛

小果蔷薇、火棘灌丛是石灰岩地区常见的群落,在园区内零星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土壤贫瘠、多裸露岩石的山坡。

灌草丛

草本植物

灌草丛是以中生和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和散生的落叶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该植被类型为森林被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灌草丛在我国亚热带以及温带分布都很普遍,园区内也较为普遍。

(二)动物资源

公园及邻区山高林深,沟壑纵横,植被丰茂,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据有关资料,现已查出本区域有哺乳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鱼纲、昆虫纲的各类动物37目,160科,326属,597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Ⅰ级保护的动物有11种,国家重点Ⅱ级保护的动物有37种。

1、动物的类型及特征

(1)兽类

资料显示公园有兽类7目,25科,61属,80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6种,属于我国特有种18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公园地理位置横跨东洋界、古北界两大“界”,跨越两大“界”的国家在全世界并不多见,而像四川一个省跨越两大“界”更是少见。根据现存动物种的分布区相对集中并与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相联系的事实,从哺乳动物来看,最多划分为16个分布型。而公园内兽类就有9个分布型,占全国所有分布型的56%。这都充分说明了该区兽类区系组成的复杂性。

公园内兽类分布特征具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生态分布三个显著特点。公园面积较大,保护工作效果较好,因此兽类分布范围较广,适合不同兽类分布的生境都能看到相应种类的活动痕迹,但保护区兽类也并非均匀分布。从海拔高度来看,公园低海拔地方由于有人类活动,现主要以次生林或次生亚高山草灌为主,因此动物种类相对较贫乏。区内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生境多样性很高。有成片的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部分高山草甸、高山灌丛、水域、裸岩等生境。这些生境中,前三个生境类型动物较丰富。尤其猕猴、牛羚、鬣羚、斑羚、小熊猫、野猪、毛冠鹿、黑熊、豹、豺、猪獾、鼬獾、果子狸、黄喉貂、豹猫、金猫、各种食虫类、多种鼠类等都主要分布于前三种生境中。洞穴中有多种翼手类动物栖息;在水域生境中有水獭栖息。在一些次生草甸上,野猪、猪獾、草兔等种类很多,很容易见到活动痕迹。

(2)鸟类

公园内有鸟类16目,52科,127属,23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9种,占总数的7.95%,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5种,占总数的2.09%;中国特有种11种,占总数的4.60%。公园内共有繁殖鸟类173种,占总数的72.38%。公园内鸟类种数占全国的18.47%,占四川省的36.94%(表1-5)。

表1-5公园鸟类的类型与四川及全国的对比

分类单元

全国

四川

公园内

24

20

16

101

78

52

1294

647

239


公园内鸟类分属9种分布型,占全国脊椎动物16种分布型的半数以上,包括全北型、古北型、东北型、东北-华北型、高地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东洋型、南中国型、不易界定分布型。

(3)两栖爬行类

公园分布的两栖爬行动物有35种。其中,两栖动物20种,隶属于2目,7科,10属;爬行动物15种,隶属于2目,7科,12属。从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可以看出,公园内的两栖动物主要以南中国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及云贵高原型的成份为主,有北方型的成份渗入。两栖动物优势种主要有北方山溪鲵、华西蟾蜍、泽蛙、隆肛蛙、中国林蛙等,分布范围较广,数量较多。爬行动物的区系组成中,南中国型的成份所占比例最大,季风型及广泛分布型的和东洋型的成份次之,北方型的物种只有1种渗入。该区内的爬行动物优势种主要有蹼趾壁虎、北草蜥、锈链腹链蛇、颈槽蛇、王锦蛇、乌梢蛇和菜花原矛头蝮等。

公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两栖爬行类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区内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0种,接近省内两栖类物种总数的20%;爬行动物有15种,占省内爬行类物种总数的14.6%。

②特有种所占的比例较高。在20种两栖动物中,中国特有种就有12种,比例高达60%。14种爬行动物中,中国特有种有4种,占20%。

③省内两爬动物一半以上的科在公园内都有分布。这里两栖动物有7个科,即小鲵科、隐鳃鲵科、角蟾科、蟾蜍科、姬蛙科、蛙科和树蛙科,占省内两栖动物科分布的70%;爬行动物有7个科,即淡水龟科、鳖科、壁虎科、蜥蜴科、石龙子科、游蛇科和蝰科,占省内爬行动物科分布的50%。

④区系成份较复杂,以东洋界的成份为主,古北界的成份已有渗入。两栖类和爬行类中属于古北界的都仅有一种,分别是中国林蛙和黄纹石龙子。从动物地理区划来看接近东洋界的北缘,虽然仍以南方的物种为主,但已开始有了北方成份的渗入。

(4)鱼类

公园鱼类有5目,12科,45属,55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有3科34属39种,占公园总种数的70.91%,其次是鲇形目,有3科6属11种,占3.64%,再次是鲈形目,有3科3属3种,占5.45%。

公园河流属嘉陵江水系渠江支流,主要有南江、通江及其众多的大小支流,流量充沛,水流湍急,水质好,含氧丰富,比较适合底栖性的鱼类和冷水性的鱼类生存。主要鱼类包括中华裂腹鱼、洛氏鱼岁、短须鱊、高体近红鲌、麦穗鱼、棒花鱼、岩原鲤、峨嵋后平鳅等。

(5)昆虫

公园昆虫有5目,58科,71属,188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共有30科,占科总数的65.2%。鳞翅目所占科数最多,有21科,39属,83种,占总科数的45.7%,占总种数的64.3%,其次为鞘翅目9科,18种,占总科数的19.7%,占总种数的14.0%,再次为蜻蜓目和双翅目各5科,各占总科数的10.9%。

公园昆虫区系呈现过渡特点,显示东洋区系成分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的主导地位开始下降,逐渐有古北区种类出现,属最典型的东洋区、古北区两区系过渡地带。代表昆虫如鳞翅目的凤蝶、橙黄豆粉蝶、菜粉蝶、东方菜粉蝶和多种舟蛾科、尺蛾科种类。鞘翅目有多种叶甲科、虎甲科等种类。蜻蜓目、双翅目、同翅目和蜉蝣目种类也较丰富。本带为公园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带。

2、珍稀、濒危动物

公园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云豹、豹、林麝、牛羚、金雕、秃鹫、白冠长尾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狼、赤狐、貉、黑熊、小熊猫、黄喉貂、水獭、斑林狸、豹猫、毛冠鹿、鬣羚、斑羚、岩羊、藏原羚、鸳鸯、黑鸢、赤腹鹰、雀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大鵟、苍鹰、红隼、燕隼、红腹角雉、勺鸡、红腹锦鸡、鹮嘴鹬、红翅绿鸠、角鸮、短耳鸮、鹰鸮、红翅绿鸠、大鲵、山溪鲵37种,被收录在《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表中的有黑鸢、赤腹鹰等33种,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的动物有27种(表1-6)。

表1-6公园保护野生保护动物名录

编号

中文名

拉丁名

保护级别

CITES

RDB

1

云豹

Neafelisnebulosa

I

I

E

2

金钱豹

Pantherapardus

I

I

E

3

林麝

Moschusberezovskii

I

II

E

4

牛羚

Budorcastaxicolor

I

II

E

5

Cuonalpinus

I

II


6

大灵猫

Viverrazibetha

I

V

7

小灵猫

Viverriculaindica

I

V

8

金猫

Felisbengalensis

I

I

V

9

金鵰

Aquilachrysaetos

I

II

V

10

秃鹫

Aegypiusmonachus

I

II

V

11

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

I


E

12

猕猴

Macacamulatta

II

II

V

13

藏酋猴

Macacaspeciosa

II

II

V

14

Canis lupus

II


V

15

赤狐

Vulpes vulpes

II


16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II



17

黑熊

Selenarctosthibetanus

II


V

18

小熊猫

Ailurusfulgens

II

I

V

19

黄喉貂

Martesflavgula

II


V

20

水獭

Lutralutra

II

I

V

21

斑林狸

Prionodonpardicolor

II

I

V

22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II

II


23

鬣羚

Capricornissumatraensis

II

I

V

24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II


V

25

斑羚

Naemorhedusgoral

II

I

V

26

岩羊

Pseudoisnayaur

II



27

藏原羚

Porcaprapictidaudata

II


V

28

鸳鸯

Aixgalericulata

II


V

29

黑鸢

Milvusmigrans

II

II


30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II

II


31

赤腹鹰

Accipitersoloensis

II

II


32

雀鹰

Accipiternisus

II

II


33

日本松雀鹰

Accipitergularis

II

II


34

普通鵟

Buteobuteo

II

II


35

红隼

Falcotinnunculus

II

II


36

鹊鹞

Circusmelanoleucos

II

II


37

燕隼

Falco subbuteo

II

II


38

红腹角雉

Tragopantemminckii

II


V

39

勺鸡

Pucrasiamacrolopha

II



40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

II


V

41

红翅绿鸠

Treronsieboldii

II


R

42

领角鸮

Otuslettia

II

II


43

鹰鸮

Ninoxscutulata

II

II


44

短耳鸮

Asio flammeus

II

II


45

斑头鸺鹠

Glaucidiumcuculoides

II

II


46

鹮嘴鹬

Ibidorhyncha struthersii

II



47

大鲵

Andriasdavidianus

II

I

E

48

山溪鲵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II



①保护级别中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②CITES=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其中数字对应附录级别(2004年公布的名录)

③RDB=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其中E=濒危V=易危R=稀有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