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

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名录

序号

地质遗迹名称

类型

地理位置

特征描述

保护等级

备注

D001

厂坪瀑布

瀑布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黄长河上游

位于黄长河厂坪,发育于寒武系砂岩中,砂岩层厚约20-50cm,岩层产状为320°∠30°,发育一组方向为320°的节理。瀑布的走向与节理方向一致,瀑布高约10m,宽约3m,瀑布沿陡坎呈叠状倾泻而下,陡坎高约2-5m,瀑布水落入一直径为8m的水潭中,再沿着产状为305°∠23°的层面往下流。

一级

 

D002

连环瀑布

瀑布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黄长河上游

位于黄长河上游,发育于寒武系砂岩中,为一走向为145°的二级梯级瀑布,第一级瀑布高约2m,宽约1m,瀑布下方为一长约12m,宽约15m的椭圆形潭;第二级瀑布高约6m,宽约1m,瀑布下方为一长约13m,宽约8m的肾形潭。

一级

 

D003

万字格石林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万字格

位于桃园雷家河北侧的万字山,主峰海拔2234m,山麓海拔仅1200多米,相对高差高达1000m,是一座为悬崖绝壁所围成的高山,发育于奥陶系宝塔组龟裂纹生物碎屑灰岩中,岩层产状近水平。因其上石林发育,沟壑相连,形同一个个佛教标志的“卐”字图案,因而又名万字格。石林布满主峰西侧约整个山坡,面积约1.25km2,石林沿溶沟方向发育,溶沟方向约70°,溶沟宽约10-30cm。石林(芽)高约0.5-6m,规模大小不一,形态变幻无穷,有的像冲天石笋,根根茁壮;有的形状像浮雕,栩栩如生;有的像李白仰天吟诗,有的像昭君低头思乡,有的像弥猴望月;有的像丹凤朝阳。

一级

 

D004

黄长河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黄长河

截贤驿北西侧的黄长河支沟,峡谷段长7000m,可分为三段:

沟口至黑龙潭段:谷底宽20-40m,两岸坡度一般在65°以上,下部较陡,上部较缓,相对高差为300-500m。

黑龙潭至纸厂坝段:此段峡谷为干涸河床,长约1500m,黑龙潭附近河谷相对狭窄。靠近纸厂坝部分则变得相对宽缓,谷宽40-50m,北岩坡度较缓,一般在40°以下,南岸坡度较陡,仍在60°以上。

纸厂坝以上河段:河谷底部宽不超过10m,岸壁直立,高约50m,岩层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常沿这些裂隙形成深涧,一般宽0.4-4m,深30-50m,长一般为20-40m,岩层常被这些深涧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的单块巨型不规则块体。

二级

 

D005

樱桃河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樱桃河

位于韩溪河峡谷的北段,北经挡墙关连接陕西庙坝,属米仓古道挡墙关线路。河谷长约5km,河谷中流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葱笼,峰丛耸立,野樱桃树遍布其间。

二级

 

D006

燕子岭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燕子岭

发育于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中,分布于光雾山镇北面的山体之上,整个峰丛分布面积约4km2,平均海拔在1400m以上,它以秀丽多姿的喀斯特峰丛群落为主,这些峰丛呈线形连续分布,以四方寨为中心沿山体岭脊向周围辐射开来,峰丛多分布在岭脊之上,两侧则为绝壁、深涧。峰丛形状各异,石峰峭拔,石笋林立,似剑如棒,或纤瘦清峻,或浑圆丰厚,形态多变。绝壁、深涧将整个峰丛切割得支零破碎,绝壁陡峭,规模宏大,深涧狭窄,上连苍穹,下通地府。整个峰丛区集峨嵋之秀、黄山之美、桂林之奇于一体,“它既有峨嵋的清秀、又有黄山的娇美,还有桂林的险奇”。

二级

 

D007

樱桃河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樱桃河中下游

峰丛形成于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灰质白云岩中,可见5-8个孤峰。孤峰多呈浑圆状,最低约100m,最高约300m,呈阶梯状分布。

二级

 

D008

截贤驿绝壁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截贤驿

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白云岩,由流水侵蚀切割而成。两岸绝壁高耸,地势险要,是米仓古道的必经之路。米仓古道的重要驿站——截贤驿就位于此。

二级

 

D009

万笏朝圣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燕子岭

高大挺拔的石峰由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白云岩形成,形如一尊巨大的人像端坐于山崖之上,俯视着下方的群峰石林,宛如下方的群峰聚集在一起向其朝拜致敬,“万笏朝圣”的由来便出自于这里。

二级

 

D010

七仙女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燕子岭

七座由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白云岩形成的峰柱,亭亭玉立,在群山之中,显得风姿绰约,犹如七位仙女,故而得名。

二级

 

D011

三道关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三道关

峡谷在此突然变窄,两岸山石向沟中央凸起,形成一道道门洞,犹如道道关隘,共有三道,故名三道关。每道关隘处宽度仅在20-30m之间,高度却有70-80m,地势险要。

二级

 

D012

飞来石

山体崩塌遗迹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碑背口

为一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大崩积灰岩岩块,高约1.3m、宽约1.5m、厚约1.3m。恰位于韩溪河河道中央,仿佛就要滚滚而去却又处之泰然,得名“飞来石”。

二级

 

D013

韩溪河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韩溪河

韩溪河峡谷为焦家河峡谷的支谷。峡谷长8km、宽8-15m、深150-250m,形成于白云岩山体中,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地质学上称之为嶂谷。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里,“不是寒溪一夜涨,哪来汉朝四百年”,曾经的“寒溪河”又得名“韩溪河”。

二级

 

D014

焦家河震旦系藻纹层白云岩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光雾山镇两河口

白云岩中的葡萄状构造形态特殊,易于识别,是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灯影组白云岩的典型特征。葡萄状构造是古代该套含藻类的岩层曾暴露于地表,季节性淡水溶蚀和钙质沉淀交替作用的产物。此处是科普教学的理想场所。

二级

 

D015

三道关新近系剖面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

剖面主要为褐色、褐黄色砂砾岩。可见两层,上层为含砾砂岩,下层为复成分砾岩,接触面凹凸不平。砾岩层厚1.2-1.5m,岩石被磨得较光滑,且大小较均匀。这些砂砾岩是数百万年之前在急湍的山间河流中形成,记录了几万年间河道变迁的历史。

二级

 

D016

彭家坝花岗岩界线剖面

典型酸性岩体

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

此界面为澄江构造运动界面(距今约5-6亿年)。界面之下为澄江期花岗岩,可见两期次,早期花岗岩具40-50cm的烘烤边;界面之上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形成岭脊型峰丛景观,两者呈不整合接触,对研究新元古代的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级

 

D017

天门溶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焦家河中游

天门实际上是一座岩溶天生桥,桥身长4.7m,桥洞高6.5m,桥体厚3.8m;而溶洞则是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白云岩层中,沿裂隙崩落及溶蚀形成的洞穴,洞口宽2.5m,高3.5m,洞长22m。二者一起组成天门溶洞景观。

二级

 

D018

巴蛇出山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焦家河中游

在河谷的陡壁上,因早期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钙华)在后期风化和流水作用下,形成一条了长约15m、宽0.3-0.5m的黄色条带,其形犹如一条巨蟒,正从岩壁中盘旋而出,似欲腾空而去。

二级

 

D019

龙驾烟云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彭家坝

高耸的白云岩绝壁顶上,溶蚀和流水冲蚀作用,将山体雕刻得犹如巨龙骨架,加之时有云雾盘旋于此,似巨龙腾云驾雾而来,故而得名龙驾烟云。有诗云:“青龙逶迤腾云间,吐雾吞云护皇冠。独秀钟此天地气,熠熠明珠嵌桃园。

二级

 

D020

焦家河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焦家河中下游

两侧绝壁的巍峨,距今6.35-5.41亿年(震旦系)沉积的灯影组白云岩,被焦家河水冲蚀切开,形成了长约16km河谷。展示了新构造运动(2300万年)以来,此地地壳抬升的剧烈。

二级

 

D021

丘状层理

中小型构造

南江县光雾山镇两河口

层厚约10-30cm,层理清晰,是鉴别风暴沉积的重要标志之一,最能反映风暴作用的沉积构造。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时期这里的气候环境。

二级

 

D022

太极天坑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感灵寺

河道弧形弯曲,四围绝壁环绕,从空中俯视,整体形如太极图案,故名太极天坑。此天坑,并不是指喀斯特意义上的天坑,它是河流侧蚀作用伴随崩塌作用形成。

二级

 

D023

壶穴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太极天坑河床

焦家河的河道中,分布着众多的奇形怪状的孔洞,口小肚大,形似一个个水缸或者水壶,地质学上称之为壶穴,俗称“石面桶”。这是河流中激流形成的涡旋带动砾石挖钻河床,在岩石上打磨而成。壶穴直径约5m,深约8m。

二级

 

D024

观音大佛山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感灵寺

在白云岩的峡谷绝壁上,因流水的冲蚀和溶蚀,雕刻出了一尊大佛的形象。大佛的左侧发育一个浅洞,其内的钙华堆积物形态似送子观音独坐莲台,头顶光环,形象逼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膜拜。因此而建的感灵寺香火旺盛。

二级

 

D025

桃园后河岩群剖面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光雾山镇桃园

后河岩群为公园最老地层,属扬子地块古陆核的一部份。据有关测试,此套变质岩系年龄为23.5-33.7亿年。目前国际学界公认的宇宙年龄为137亿年,地球年龄为46亿年,38亿年确认有地球最早的生物遗迹记录,并由此确认地球上出现了最早期的海洋演化活动。自此,地球进入了有明确记录的沉积演化阶段。本区域保存着地球最早期演化记录,因此是研究地球早演化史的一个稀有的地质遗迹。

三级

 

D026

贾郭山寒武系与震旦系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光雾山镇贾郭山

这里是早加里东期构造运动面,是元古界与古生界的分界面。界面之下为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含葡萄状构造的灯影组白云岩,界面之上为寒武系(距今5.41-4.85亿年)筇竹寺组黑色炭质页岩夹粉砂岩。澄江运动后,地球生物进化史上最为壮观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骤然”上演。

三级

 

D027

贾郭山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贾郭山

寒武系(距今5.41-4.85亿年)斜倾的白云岩,因岩溶作用,形成了脊岭型峰丛。绵延10km,呈金字塔型,有11座白云岩山峰。峰丛北面呈壮观的单面顺层坡,南面就象被刀劈斧削般平整的喀斯特峰丛。有学者命名为“岭脊型峰丛”,是公园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具有国际对比研究意义。

特级

 

D028

香炉山

碎屑岩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香炉山

发育于寒武系(距今5.41-4.85亿年),其岩性主要为薄-中层砂岩、页岩互层,属碎屑岩地貌。岩层水平且发育垂直裂隙,因差异风化作用,形成数座形似香炉的山峰,故名香炉山。暮春时节,各类杜鹃争相开放,百里花山色彩缤纷。与崖柏、云海、日出、佛光共同构成了香炉胜景,是公园自然风光的极佳观赏地。

三级

 

D029

农林河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农林河

为焦家河上游段,由东向西从大坝西侧河谷开始变狭,由东向西贯穿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整个峡谷长约10km,发育在花岗岩中,山水清冽,在金秋时节更是观赏红叶的极佳地区。

一级

 

D030

小兰沟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小兰沟

为农林河峡谷的一条支沟,是花岗岩中形成的峡谷。东侧与大兰沟峡谷相邻,呈近南北向展布,长约8.5km。大小兰沟都属自然保护区,其中分布有红豆杉、台湾水青冈等珍稀植物。

一级

 

D031

大兰沟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兰沟

为农林河峡谷的一条支沟,是花岗岩中形成的峡谷。东侧与小兰沟峡谷相邻,呈近南北向展布,长约7.8km。沟内有野猪、金猫、豹猫、黑熊等众多野生动物出没。

一级

 

D032

地质史书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光雾山镇铜厂垭

此处出露的地层,由远及近,是震旦系至寒武系。仿佛一页页地质史书翻卷,诉说着地球的沧桑。反映了当时古海洋长时间持续稳定沉积的历史。地壳多次运动将这本深埋在地下的“地质古卷”翻了出来,才使得原本应长眠在地底的岩层,能以这样的面貌展现于世人眼前。

三级

 

D033

婚纱瀑布

瀑布景观

南江县杨坝镇珍珠沟下游

婚纱瀑是十八月潭瀑布中的佼佼者,溪水沿花岗岩陡坎呈波浪状下落形成坡面瀑布,分三级下落,瀑面呈狭长的三角形,上窄下宽,犹如新娘身披的婚纱,故名婚纱瀑布。

三级

 

D034

十八月潭

湖泊景观

南江县杨坝镇珍珠沟

在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3.5km的峡谷中,河床为花岗岩,岩石中发育两组节理裂隙,其中一组走向近于垂直沟谷,常形成高数十米的陡坎。溪水跌落成瀑,湍流入潭,水花四溅,犹如粒粒珍珠,该峡谷被成为“珍珠沟”,谷内18个瀑潭相连,称为“十八月潭”,充分展现了花岗岩中独特的滩-瀑-潭组合地貌,是公园内观赏红叶瀑潭景观的胜地。

三级

 

D035

珍珠沟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杨坝镇珍珠沟

峡谷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3.5km,谷底宽25-40m,两岸坡度一般为45°-55°,河床为花岗岩,多数地段基岩裸露。两组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其中一组走向近于垂直沟谷,常形成高1-3m的陡坎,溪水在陡坎处下跌形成瀑布,而在瀑布下方则形成深潭,另一组裂隙走向则与沟谷近于平行,溪水则沿此裂隙常年冲刷岩体而形成狭窄的沟槽。

三级

 

D036

光雾山

花岗岩地貌景观

南江县杨坝镇光雾山

光雾山系米仓山主峰,海拔2507m,因常年云雾笼罩而得名。光雾山总体表现为较和缓的盾状群峰,但在岭脊上又出露有突兀壮观的石峰石柱。以光雾山为代表的花岗岩地貌是热带与温带过渡区花岗岩地貌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全球花岗岩地貌的发育具有典型意义。

三级

 

D037

新民冰碛物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杨坝镇新民

冰碛物为为冰碛泥砾层,由砾石、砂、粘土混杂堆积组成。其中砾石含量约20-30%,成分主要为花岗岩,砾径多在20cm-2m之间,大者可达8m以上;砂、粘土成分与砾石一致,含量80-70%,胶结较疏松。另一种观点是当地的花岗岩,受冻融作用,球状风化形成的花岗岩石蛋。

三级

 

D038

上两麻窝子组与新元古界辉石闪长岩界线

地方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桥亭镇上两

是中元古代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与新元古代辉石闪长岩的分界线。西侧为暗灰-深灰色中细粒辉石闪长岩,东侧为麻窝子组二段杂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白云质大理岩夹大理岩,局部夹少量碳质板岩。两者呈侵入接触关系。

三级

 

D039

上两断层

中小型构造

南江县桥亭镇上两

上两断层表现为一韧性剪切带,宽7-10m。带内岩石破碎,片理化明显,钾长石呈椭球状,具眼球构造,石英多拉长变形。

三级

 

D040

西清震旦系与花岗岩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神门乡西清

是地层与花岗岩体的分界线,西侧为震旦系(距今约5.41-6.35亿年)白云岩,发育有藻纹层结构、葡萄状构造;东侧为澄江期钾长花岗岩,岩石中垂直节理发育。

三级

 

D041

龙神店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龙神店

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4亿年)白云岩中的峰丛景观,单个峰体的造型奇特。峰丛所在之处曾有供奉山神的庙宇龙神殿,往来南北的背夫,为祈求路途平安,多在此驻足祈福,垭口处设有“幺店子”,供往来路人驻足歇息。

三级

 

D042

夏家沟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夏家沟

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4亿年)白云岩中的峰丛景观,因白云岩座落于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基底之上,岩层裸露,形成峰丛、绝壁地貌。峰丛呈面状分布,其中一个孤峰高大突出,被称为“擎天一柱”。

三级

 

D043

神门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沙坝

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中的一座天生桥,因其形态似拱形门,故名“神门洞”。当地人将神门洞看作祥瑞之地,曾经在山顶修建寺庙祈福,一度香火鼎盛。

三级

 

D044

神门洞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沙坝

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中。因白云岩座落于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基底之上,岩层裸露。整个峰丛呈东西向延伸,长约2km,分布面积约3km2,从空中俯视,呈面状分布。山脊海拔1400-1900m,山脚海拔900-1100m。山脊与山谷相对高差为500-800m。

三级

 

D045

吴家湾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三园村

发育于震旦系(距今6.35-5.41亿年)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中。因白云岩座落于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基底之上,岩层裸露。峰丛沿山脊分布,面积约5km2。山脊海拔1440-1776m,山脚海拔1200m。山脊与山谷相对高差为240-576m。

三级

 

D046

火焰石芽林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黄峡村

发育于奥陶系宝塔组灰岩中,节理面不清晰,溶蚀现象发育,有大量溶蚀通道。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片状、上细下粗的石芽,石芽呈三棱柱状,个别地方溶蚀不明显,形成石墙,高约6m。

三级

 

D047

普子坝钠长斑岩脉与麻窝子组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杨坝镇普子坝

麻窝子组(Pt3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薄层-中层状绢云千枚岩夹灰色-浅紫红色中厚层-块状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钠长斑岩脉发育二条,沿50°方向延伸,长约100m,宽约2-8m。

三级

 

D048

普子坝韧性剪切带

中小型构造

南江县杨坝镇普子坝

该韧性剪切带宽呈近东西向延伸,可见宽度约15m。此处岩层变形强烈,长英质细脉被拉长、压扁、拉断,形成石香肠构造、眼球构造、书斜构造。是极佳的构造科普点。

三级

 

D049

杨坝中元古界上两组与震旦系观音崖组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南江县杨坝镇

此界面为晋宁构造运动界面(距今约10-8亿年)。界面之下为火地垭群变质岩(距今16-10亿年),界面之上为震旦系(距今6.3-5.4亿年)含砾砂岩,是米仓山褶皱基底和盖层的接触界面,是研究晋宁造山运动、研究扬子古陆和四川盆地形成的典型地点,具有国际对比研究意义。

三级

 

D050

小巫峡古生物化石景观

古无脊椎动物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化石赋存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岩层中发育黑色燧石条带及团块。化石沿岩层层面分布,主要为腕足、珊瑚等。腕足化石个体较小,纹饰清晰。

三级

 

D051

穿花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位于小巫峡左岸,洞口海拔625m。溶洞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洞穴长约350m,洞内石旗、石柱规模宏伟壮观,最具特色是厚度在0.5-1cm的石旗成片分布,具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级

 

D052

穿花洞石旗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穿花洞

为状若锦旗的钙华沉积物,长度多大于1m,宽1-2m,成片分布。系水流沿洞顶突出岩石流动时析出碳酸钙沉淀形成。

三级

 

D053

五彩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位于小巫峡左岸,洞口海拔610m。溶洞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洞穴长约3500m,蜿蜒曲折,发育地下暗河,洞内钙华沉积类型较齐全,可见石幔、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类型,多层石瀑布非常壮观,“天下粮仓”是该洞的经典景色,不容错过。

三级

 

D054

天下粮仓(底流石)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五彩洞

底流石是流水在洞穴底部形成的碳酸钙沉积,通体莹白,规模巨大,多瘤状沉积。堆积形态和颜色像极了米堆,所以称“天下粮仓”。

三级

 

D055

金盆神水(边石坝)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五彩洞

边石是洞底流水通过小水池时,碳酸钙沿着池水集中沉积所形成。边石的存在可以指示水池水停滞的位置。

三级

 

D056

生命之源(石笋)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五彩洞

石笋是在洞穴底板上从下往上生长的滴石类沉积物,与石钟乳相向生长。其形态受水滴的化学性质、溶解物质、水滴落下的距离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有锥形、塔形等各种形态。

三级

 

D057

小巫峡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峡谷呈近南北向延伸,长18km,最窄处仅5-8m,谷深近千米,两岸陡壁如削,奇峰、怪石、溶洞、云海,景色壮美。清代南江县令王经芳曾有《小巫山赋》称“峰排十二、棋列星罗”,此地有山有峡,从铁船山发源的明江穿行其间,形神俱似长江巫峡所以称为小巫峡。

三级

 

D058

小巫峡褶皱

中小型构造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原本水平的岩层,由于后期受构造挤压作用影响,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了现今所见背斜和向斜,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级

 

D059

董氏蜀兽化石发现地

古脊椎动物

南江县赶场镇石龙村

1978年当地居民在此处的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地层中,发现了半块哺乳动物的下颌骨化石。经过中科院周明镇院士鉴定,命名为“董氏蜀兽”,并以此建立了“蜀兽目”,是当时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距今约1.3亿年)。该化石现收藏于中国古脊椎动物博物馆。

三级

 

D060

官家营天生桥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家湾

发育于三叠系(距今2.52-2.01亿年)嘉陵江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为一由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穿洞景观。洞口近圆形,直径约5m,似一个窗口,可观两边峡谷。洞顶有尖棱状类似钟乳石突出。穿洞下方可见清晰岩层面,层面呈波状起伏。

三级

 

D061

中峰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发育于寒武系和奥陶系(距今5.41-4.44亿)灰岩、白云质灰岩中,分上中下三层,有佛光洞、中峰古洞、大洞地下河三个出口。该洞是诺水河溶洞群中最大的洞穴,有36条支洞,洞道总长15km,面积60万平方米。最大的厅堂¬佛光洞面积达3万平方米(世界排名18位)。溶洞以巨大的厅堂、典型的天涡天沟,幽长的地下暗河为特色。

三级

 

D062

天涡(生命甬动)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洞壁、洞顶上分布的各种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似锅状景观。直径15-85cm,深7-75cm,或成片分布、或单个出现。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三级

 

D063

天沟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洞壁、洞顶分布的沟状的景观,规模不一,深度在5-25cm,长度远大于宽度,呈沟状,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三级

 

D064

波痕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在洞壁上形成的一种波状凹入形态的景观。常成群出现。

三级

 

D065

大洞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以中峰洞最高层洞口为起点,北自佛光洞以伏流形式流入。总长约2500m,宽10-20m,深10m以上,落差达204.5m,平均纵向坡度达81.8%。河床中跌水甚多,雨季时,河水层层跌落,水声轰鸣,形成季节性地下暗河。

三级

 

D066

中峰洞石旗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锦旗状的钙华沉积物。透光性好,主要是水从高处往下流时,碳酸钙沉淀而形成。它的颜色有白色、黄色、褐色等。成为白色的主要是洞顶较厚,地下水经过充分过滤,碳酸钙比较纯,所以颜色为白色;黄色主要是洞顶较薄,地下水没有经过充分过滤,碳酸钙中含有泥质、铁质等,所以颜色就成黄色、褐色或其它颜色。

三级

 

D067

曙光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中锋洞

是中峰洞最大的厅堂,厅堂面积达3万平方米(世界排名18位)。地下暗河自此流过,是中峰洞的三个出口之一。洞口石柱形似一尊座佛参禅,洞口极似一只高跟鞋,巧夺天工。雨过天晴,“佛光”普照,形成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

三级

 

D068

诺水河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诺水河镇刘家坝

此处为奥陶系(距今4.85-4.44亿年)和寒武系(距今5.41-4.85亿年)的分界线,东南为奥陶系细砂岩,西北为寒武系灰岩。两者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这两个时代长期为海洋环境,中间因海进海退,沉积物质发生变化。

三级

 

D069

诺水河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诺水河镇刘家坝

此处为奥陶系(距今4.85-4.44亿年)和志留系(距今4.44-4.19亿年)的分界线。南为志留系的页岩,该套岩石中附存大量笔石,北为奥陶系的灰岩。两者之间呈整合接触。这两个时代长期为海洋环境,中间因海进海退,沉积物质发生变化。

三级

 

D070

鱼鳞石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诺水河镇李家坝

发育于奥陶系(距今4.85-4.44亿年)宝塔组龟裂纹灰岩中。外形酷似鱼的鳞片,又称为龙鳞石,地质学上称为“龟裂纹灰岩”。其成因说法多样,在沉积时期受干旱作用是最主要的说法之一。

三级

 

D071

诺水河志留系与二叠系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诺水河镇李家坝

此处为志留系(距今4.44-4.19亿年)和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的界线。北侧为志留系上部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南侧为二叠系下部褐黑色含炭粉砂岩。两者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志留系与二叠系之间缺失了泥盆系和石炭系,长达1.2亿年的时间内没有接受沉积,说明该地区当时已上升为陆地。

三级

 

D072

楼房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楼房洞发育在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吴家坪组灰岩中,洞口分上下两层,因此被称为楼房洞。洞口海拔560m,旱洞洞口与地下河出口高差9.6m,洞内的钙华景观丰富,洞中的石瀑布景观堪称一绝,以“雄川瀑布”和“黄龙瀑布”尤为著名。

三级

 

D073

水母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面状流水沉积形成的一种钙华景观。状若水母,通体雪白,悬于洞顶,直径在1-3m之间。

三级

 

D074

楼房洞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楼房洞地下河与旱洞洞口出口高差9.6m。地下河随着地势的起伏,险要处如惊涛拍岸,河中有浑圆的鹅卵石,河流流量与陕西密切相关,陕西暴雨,暗河流量明显上升,说明河流上游到陕西。

三级

 

D075

秋池满盈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是洞底流水成因形成的一种高度较高的边石景观,因貌似拦水的堤坝,故名“边石坝”。

三级

 

D076

双穗玉米(石笋)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石笋,滴水沉积形成的钙华,其形态受水滴的溶解物质、滴落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观晶莹剔透,形似两个玉米而得名。

三级

 

D077

黄龙瀑布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黄龙瀑布为面流水形成的钙华沉积,状若瀑布,宽21m,高2.5m,目前仍在生长发育。

三级

 

D078

雄川瀑布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房洞

雄川瀑布为面流水形成的钙华沉积,状若瀑布,宽23.7m,高3.5m,目前仍在生长发育。该瀑布的规模和体量在同类景观中世界少见,是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景观之一。

三级

 

D079

诺水河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诺水河

峡谷长约17km,出口处为诺水河镇,小通江从峡谷中蜿蜒流过。两侧山高壁陡,高约300-500m,从北到南依次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宛若一个地质天然大断面。峡谷中溶洞密布,达上百个,代表洞穴有中峰洞、龙湖洞、楼房洞、狮子洞、宋家洞等。米仓古道沿峡谷两岸北上。

三级

 

D080

宋家洞石盾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宋家洞

为面状流水形成的钙华,呈中空的似圆形板状,附着于洞顶或洞壁,直径10余厘米至2m,厚2-10cm。石盾群是宋家洞最具特色的钙华景观。

三级

 

D081

宋家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宋家洞

洞穴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吴家坪组灰岩中,有二个洞口,海拔为687m和680m,两洞口水平距离35m。已探明长度254m,洞道弯曲,走向变化大,规模变化大。洞内钙华景观丰富,其中大面积发育的石盾群最具特色。

三级

 

D082

狮子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洞穴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吴家坪组灰岩中,洞口海拔680m,主洞道方位西北向,已探测长约1000m,分为三殿七厅,可游面积约70000m2。洞穴沉积景观以高密度的石柱,石笋为特色,小巧精致、类型全、密度大,其中尤以灯台石为亮点。

三级

 

D083

神笔写天(毛笔状石柱)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石柱,形似倒放的毛笔,高度为6.78m。洞顶的水滴落到洞底,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析出沉淀,日积月累,洞底的石笋连接洞顶的钟乳石形成石柱。

三级

 

D084

狮子洞卷曲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毛细水沉积形成的钙华,呈螺旋状或扭曲向上,有的呈发髻状,显示出非重力影响的特点。

三级

 

D085

棕榈片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于有较大的滴水落差,流水呈飞溅状态,在滴水形成石笋的同时,溅出的细小水粒在石笋表面形成倾斜向上的棕榈片。由于溅水的分布空间不均匀,棕榈也呈不规则状。

三级

 

D086

倾斜石柱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石柱是石笋和钟乳石相向生长,对接形成的柱状体。该石柱由于基石塌陷而成倾斜状,被称为洞内的“比萨斜塔”。

三级

 

D087

灯台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在石钟乳和石笋形成后,洞底再度积水,池水水面升高并长期稳定,在水面附近环绕形成向外扩展的灯台状或荷叶状沉积物。灯台石周长约40m。

三级

 

D088

狮子洞石幔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流水沿岩壁洞隙流下,水中的碳酸钙析出,长期呈层状堆积,形成形如布幔的钙华,又称石帘、石帷幕。

三级

 

D089

石葡萄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由飞溅水沉积形成的葡萄状钙华景观。一般成片发育,单个“葡萄”大小直径一般在0.5-2cm之间,因氧化,表面呈浅灰黑色。

三级

 

D090

诺水仙境(石柱群)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此处顶部有一条裂隙,流水沿着裂隙留下,形成了石笋、钟乳石、石柱,如教科书般展示了石笋和石钟乳连接成为石柱的过程。同时也可见钙华沉积物在此多次剥落又生长的现象。

三级

 

D091

佛祖像(石幔)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的石幔,形如一座佛像,被称为“佛祖像”。

三级

 

D092

青蛙戏灵芝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狮子洞

由滴水和飞溅水协同沉积形成,因形态似蘑菇,被称为石蘑菇。

三级

 

D093

仙人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仙人洞

洞穴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吴家坪组灰岩中。洞口海拔605m,洞深约600m,可游面积约3万平方米。

三级

 

D094

诺水河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诺水河镇牛角嵌

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和三叠系(距今2.52-2.01亿年)的界线。南侧为三叠系紫红色页岩,北侧为二叠系上部网格状的深灰色灰岩。二者呈整合接触关系。沉积的环境由海洋环境转变到湖滨-河流沼泽环境。

三级

 

D095

神泉

冷泉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牛角嵌

又称黑白泉,泉水涌出为黑色,沉淀为白色。其颜色随气候变化而变幻,晴天乳白色,变黑将下雨。一天之中颜色亦有数度变化,故又称为“变色泉”。泉水具有一定的医疗功效,清道光年间的《通江县志》载:“硫磺水自牛角嵌洞中涌出,硫磺味臭气扑鼻,涉之可治疥疮”。

三级

 

D096

龙湖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牛角嵌

洞穴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吴家坪组灰岩中。洞口海拔550m,高17m,宽60m。洞内支洞发育,洞道总长3000余米,自下而上分为四层。数量和密度罕见的鹅管群、向光石钟乳以及地下湖泊为镇洞之宝。向光钟乳石呈牛角镶嵌在龙湖洞口顶部,故该洞又称为“牛角嵌洞”。

三级

 

D097

古城堡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湖洞

为第四系湖积物,以泥质为主,见水平层理,厚度约3m。反映龙湖洞后期经过多次水位变迁,是研究洞内水动力情况的重要对象。

三级

 

D098

亿万鹅管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湖洞

鹅管是洞顶的水往下滴落的过程,析出的钙华由洞顶往下慢慢形成的中空长管。该片鹅管群直径1-3cm,壁厚0.5-7mm,单片面积约800m2,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单片面积最大的鹅管群。鹅管晶莹剔透,洁白无暇,下端多有水滴悬挂,表明正在生长发育之中。

三级

 

D099

喊雨飞泉(天井)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湖洞

该天井贯穿山体,曾经是地表水转入地下水的地方。在天井上边有一个潭,常年有泉水补给,声音通过天井周边细小的管子形成震荡波,就会把泉水激荡出来,形成了神奇的喊雨飞泉景观。

三级

 

D100

牛角嵌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湖洞

长约8km,标高538m,呈树枝状,水域面积21km2,地下水埋深大于100m,最终汇入小通江河,出口保留了米仓古道古桥。

三级

 

D101

龙湖洞石珊瑚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湖洞

石珊瑚是一种异因同质沉积物,大多位于钟乳石或石笋表面。既可形成于溅水、毛细水,也可形成于水下。洞穴内珊瑚状生成物十分普遍,形态上往往难以作出严格的区分。

三级

 

D102

向光钟乳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湖洞

洞口的钟乳石,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生物和风力作用,造成了洞内外CO2含量的微小差异,致使靠近洞口一侧的碳酸钙析出更快,钟乳石生长向洞外倾斜,表现出了向光性。

三级

 

D103

千丘田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太极图

发育于下三叠统(距今2.52-2.47亿年)嘉陵江组灰岩、白云质灰岩中,一洞穿两口,东洞口依河,南洞口临路,高3m,宽3-5m,面积约200m2。洞内的钙华呈浅黄色,呈梯田状错落,形态各异,是该洞的核心景观。

二级

 

D104

石梯田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太极图

洞底流水成因形成的一种景观,是过饱和碳酸钙水在经过凹凸不平的洞底时,在凸处因水流状态改变,久之形成一系列弧形阶梯状蓄水池,远望似梯田。

二级

 

D105

太极图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太极图

为河流的蛇曲地段,鲁坝河缠绕山麓。居高临下,但见峡谷环山,萦回曲流形成一幅山水太极图。河水奔泻,突拱弓形,形如黄龙,当地人称“太极锁黄龙”。

二级

 

D106

金童山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子金童山

位于楼子西侧,前临玉皇坝、后依凤凰岭,峰岭凸起,双峰相依,形如金童玉女,卓然玉立,也称“金童玉女山”。山上风光秀丽,可以俯瞰河曲,壮美异常。山顶“真武寺”保存完好,香客络绎不绝。

三级

 

D107

蘑菇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子金童山

象形山石,形如蘑菇,高约5m,是下三叠统(距今2.52-2.47亿年)嘉陵江组灰岩、白云质灰岩后期经过溶蚀、崩落作用形成,巧夺天工。

三级

 

D108

国画屏(绝壁)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楼子

为一裸露喀斯特绝壁,高约500m,长约1000m。绝壁上下,苔藓斑驳,灌木荆棘,色彩缤纷。诺水倚山缓流,山水相映,宛如一幅“泼墨神韵”山水画屏。

三级

 

D109

诺水河三叠系与侏罗系界线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诺水河镇诺水河下游

该点为三叠系(距今2.52-2.01亿年)和侏罗系(距今2.01-1.45亿年)的界线。北侧为三叠系上部深灰色砂岩,南侧为侏罗系下部含砾砂岩。在三叠系末,经历了由海到陆的最终转变之后,在侏罗纪,生物主要是淡水的双壳类、介形类、叶肢介等。董氏蜀兽化石也发现在侏罗系地层中。

三级

 

D110

白山绝壁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白山村

临江西北5km的白山,与筒槽峡相对。自谷底由低到高,向北逐渐升起。面削如壁,高耸入云。其色白故名。

二级

 

D111

临江丽峡

构造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临江丽峡

峡谷为嶂谷,幽深狭长,总体呈树枝状展布,由黑木峡,筒槽峡、恐龙峡等数条支谷构成。潭谷辉映,怪石林立,谷底潭如新月似宝葫,潭水清澈。目前仅为专业科考探险提供游览。

三级

 

D112

凌云瀑布

瀑布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临江丽峡

水流从半山之中的溶洞口飞泻而下,形成宽50m、高约100m瀑布,雄伟壮观。

三级

 

D113

天宇峰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位于空山天盆腹心地带,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孤峰卓然玉立,高约140m,长500余米,方圆面积6000余平方米,呈扇形,似元宝,山中多溶洞,贯穿山体。内有古人题词“第二洞天”。红军曾驻扎此地,又称“红军洞”。

三级

 

D114

空山红军寨孤峰

构造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由于重力作用顺垂直节理面形成了一线天景观,沿120°方向延伸,宽50cm-2m。

三级

 

D115

空山坝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含水层为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标高530m,洞口高30m,宽15m,长15km,沿260°方向的向斜轴部发育,呈树枝状,水域面积70km2。地下水埋深大于150m,最终汇入大通江河。

三级

 

D116

空山天盆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位于空山森林公园腹心地带,是典型的中高山喀斯特盆地,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盆地底部平坦,面积27km2。盆地的最低处海拔1150m,高出空山周围河谷600m以上,故称“天盆”。天盆四周共有137座山峰,最高峰海拔2088m。盆中多现落水洞,地表水流入地下,岩层常被溶蚀掏空形成溶洞和地下河,当地居民称此地为“空山坝”。

三级

 

D117

天蝉峰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为一地表被溶蚀后留下的孤峰,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与天宇峰仅百米之距,南侧陡峭,为绝壁,高120m,北侧坡度较缓,峰顶植被茂盛,荆棘丛生。

三级

 

D118

天元峰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是喀斯特盆地内流水侵蚀的残余形成的峰丛。由三座凸起的山峰组成,主峰高约120余米,两座侧峰高约80-120m,山体陡直,像石匠用的三枚錾子矗立在天盆之中,当地人称之为“錾子岩”。从空山天盆观景台向下看,更像是古代官员的一顶“乌纱帽”,故又名“官帽山”。

三级

 

D119

空山天盆落水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

由两个落水洞组成,大者长18m、宽10m;小者长18m,宽7m,洞壁铅直,在洞的北东侧见一约1m宽的缝隙,从内往外看,仅见一线天色。在洞的底部均有大量流水冲积砂砾层。此洞为空山盆地雨季大气降水的重要排泻点之一。

三级

 

D120

大小龙池

湖泊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龙池村

大、小龙池系天然形成,相距约200m,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大龙池长114m,宽60m,水深4-5m。小龙池长107m,宽48m,深度3m左右。两池后经修缮,既提供了周边农户的灌溉用水,又给空山增添了水的秀色和灵气。

三级

 

D121

空山石林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龙池村

发育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石林沿山坡呈带状分布,长约5km,宽300m,高者5-6m,矮者1-2m。远眺,象万佛列队,朝拜天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三级

 

D122

七星灯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七星村

发育于二叠系(距今2.99-2.52亿年)灰岩中,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最高峰约120m,余者皆为50-80m。峰丛高低不等,形态各异,山峰上生长有茂密的枫香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宛若七盏红灯,得名“七星灯峰丛”。

二级

 

D123

香炉山蘑菇石

碎屑岩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香炉山

发育于寒武系(距今5.41-4.85亿年)砂岩中。由于风化崩塌,形成一形似蘑菇状的石柱,上粗下细。顶部与北侧山体略相连,下部为穿洞,形似天生桥。

三级

 

D124

象鼻峰

碎屑岩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香炉山

发育于寒武系(距今5.41-4.85亿年)砂岩中,中间有一个穿洞,形态极似大象,而得名“象鼻峰”。杜鹃花开时节,峰顶500年的杜鹃树山花烂漫,似大象背驮一树鲜花缓步而来。

三级

 

D125

紫金塔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燕子岭

抬头仰望,一座山峰高耸挺拔,直插云天,气势恢宏。峰壁金黄,耀眼生辉,犹如一座紫金宝塔,高约100m,为震旦系白云岩。

二级

 

D126

黑熊沟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大坝黑熊沟

发育在震旦系灰岩和石英闪长岩中的一条峡谷,走向北东-南西转到近东西向,全长约2km。传闻有黑熊在峡谷水潭沐浴而得名,具体已不可考,峡谷中树木苍翠,奇花异草,清溪怪石,泉水叮咚,每到秋季更是红叶繁盛,色彩缤纷。

三级

 

D127

无量佛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岩房坪村

发育于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中。因峰丛西南端有一尊巨佛象形山石而得名无量佛。峰丛由连绵不断的岩溶岭脊峰一字并列排开组成,绵延起伏。沿近南北向展布,顶部可见2个大凸峰,5个小凸峰,凸峰呈园峰状、驼峰状、三角状等。整个峰丛长约800m,宽约200-300m,凸峰高约50-80m,宽约15-25m不等。峰丛上布满了古朴的原生态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二级

 

D128

金礅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两河口

金礅为灯影组巨厚层的白云岩形成的一根溶蚀残柱,又名“船桩石”,高88m,底部直径30多米。远观,好像一座宝塔,巍然屹立;近看,犹如一柄青锋,直刺蓝天。因其顶上生长一种名贵的中药材金耳环,它专治妇科疑难杂症和中耳炎,由此取名为金礅。

二级

 

D129

徐家沟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徐家沟

发育于奥陶系宝塔组灰岩中,地处徐家沟两侧崖壁上,为山梁状或岭脊状峰丛,即多条沟之间发育的直立山梁,因后期岩石受溶蚀、风化作用而形成一道道岭脊,岭脊绝壁面有的呈粗柱状,有的呈城堡状、有的呈窄条状。因地层层理产状致水平,致峰丛绝壁巨厚且稳定,发育成阶梯状。在岭脊之间也发育宽窄不一的深谷,但长度不大,岭脊绝壁因崩塌作用而形成大型岩腔,成孤立石柱。峰丛分布长度约3km,宽约50-300m,山梁近南北向,绝壁高差约450m以上。

三级

 

D130

落旗山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落旗山

发育于奥陶系宝塔组灰岩中,立于焦家河南岸绝壁上,为山梁状峰丛,即山梁因演化、溶蚀、风化作用导致山梁凹凸不平,且山梁绝壁被溶蚀、冲蚀作用形成一道梁、一道沟的绝壁。此峰丛可见6个山峰,多呈直立的三角状,成尖角状锥形,成竖状等。峰丛长约2km,高约580m,可明显分为二阶,绝壁坡角约85°,生长大量植被,特别在绝壁台阶处,植被呈带状,如一幅山水画。

三级

 

D131

落旗山石柱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光雾山镇落旗山

位于焦家河下游南侧崖壁上。石柱呈石笋状,即顶部为尖锐状,如笋头,下部为粗柱状,高约20m,底部直径约4m,孤立于绝壁边,且整体较完整,发育于震旦系碳酸岩中,推测其受断层影响而孤立于绝壁边,受后期溶蚀、风化作用,逐渐崩塌而形成。其顶部、底部生长少量植被。此石柱高于河床约80-100m,一柱擎天,直立向上,颇为壮观,如山间卫士守护一方山水。

三级

 

D132

洞子沟溶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沙坝

该溶洞洞口宽约1.5m,高约1.5m。洞口位于山腰上,四周植被环绕。洞口及附近裸露基岩为碳酸盐岩,由于差异风化作用,岩体表面发育有众多刀砍风化痕迹。洞全长105m,洞道发育属于廊道+厅堂式,洞内发育有石葡萄、鹅管等化学沉积物。

三级

 

D133

石笋峰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沙坝

发育在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白云岩中,该石柱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上部直径约2m,下部直径约3m,高度约10m。位于神门洞峰丛边缘上,石柱顶部有少量植被,犹如一棵笋子长于峰丛中,此处被称为石笋垭,此峰被称为石笋峰。

三级

 

D134

龙潭瀑布

瀑布景观

南江县杨坝镇十八月潭

位于殷家河峡谷出口,溪水从谷口高50m、宽20m的悬崖顶端飞泻而下,冲入其下深潭之中,水花飞溅,轰鸣之声震耳欲聋。悬崖为花岗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而来。瀑布瀑面一般宽0.5-1m,呈束状飞跌潭中,气势磅礴,惊心动魂,极具阳刚之气,具有瀑差高、瀑流大、瀑声宏、瀑潭深等特点。其下潭水深约15m,水面呈不规则椭圆状,长轴长约50m,短轴长约15m,面积500m2,潭中木叶鱼成群结队,自由嬉戏,瀑潭两岸草木葳蕤,水帘映日,彩虹飞驾,冬季潭水冰封,晶莹洁白。

三级

 

D135

爬岩店瀑布

瀑布景观

南江县桥亭镇上两蔡家河爬岩店

此瀑布位于爬岩店山间绝壁中,呈束状,落差约60m,上宽约1m,下宽4-6m;有两叠,上叠高约25m,下叠高约35m;瀑布底冲蚀形成水潭,近圆形,直径约10m。此瀑布属滴水岩沟一支流,水自山间流出,后汇入水滴岩沟中。瀑布气势雄伟,声势浩大,颇为壮观。此瀑布形成原因为主沟在新构造运动抬升和下蚀作用下形成峡谷绝壁,后期自然演化形成支沟,水流于绝壁处,形成悬挂瀑布。

三级

 

D136

蔡家河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桥亭镇上两蔡家河

此峡谷为南江上游支流,V型谷,峡谷长4km,谷底宽7-40m,谷深80-200m,谷坡坡角45°-75°,峡谷谷底发育现代河床,即蔡家河,河流流量约3m3/s,流速约3m/s,河水呈无色,水质较好。谷坡植被茂密,常见鸟类、蝴蝶、蜜蜂等动物,生态环境优越,景色秀丽,是一处休闲观光的佳地。

三级

 

D137

利剑峰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西清

发育于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白云岩中,该石柱高约10m,宽约3m,下部呈棱柱状,棱角分明,顶部尖锐,如同一把利剑立于山中,得名为利剑峰。

三级

 

D138

铧尖村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铧尖村

峰丛发育在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峰丛基座高度约150m,为花岗岩和辉长岩。峰丛则为6座山峰,最高峰约50m,直径约25m,顶部圆滑。其余5座山峰均细长状,直径约2m,顶部尖锐,有少量植被生长于顶端之上。

三级

 

D139

石人山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咸丰村

位于石人山,发育于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中,整个峰丛沿山脊呈北东向延伸长约2km,分布面积约2.5km2,山脊海拔1600m-1720.1m,山脚海拔900-1100m。山脊与山谷相对高差为700-820.1m。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座落于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基底之上,岩层裸露,形成峰丛、绝壁地貌,雄伟壮观。山上有三个石柱,称为石人山。曾有《地名诗》赞此山:“铁船高驾不计年,莲花宝寨会神仙,九生炼就石人体,稳渡银河到九天。”

三级

 

D140

西清小巫峡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西清

小巫峡的北段,走向东西。峡谷宽约30m,长约8km,穿过埃迪卡拉系灰岩和花岗岩。峡谷两侧是陡峭的绝壁,绝壁两侧水流倾泻汇入蒲家河,如轻纱挂在峡谷一岸。

三级

 

D141

龙王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神门乡三河村

溶洞发育在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碳酸盐中,岩层中发育水平层理,洞口被植被遮盖。洞口宽约6m,高约5m,洞口呈半圆形,朝向正东方。洞全长315m,有常年流水,水质清澈,无色无味,水流量约为3L/S,洞内部分地方极其狭窄,不易通过,洞道发育属于廊道+厅堂式。洞内发育有石笋、石柱、鹅管等类型钙华堆积物。

三级

 

D142

回龙洞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双田村

发育在埃迪卡拉系灯影组中,洞穴入口似天井,洞全长820m,共计7个厅堂,洞道发育属于廊道+厅堂式。洞内钙华类型较为丰富,包括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旗群等,但钙华的覆盖率并不高,并发生了垮塌现象。洞内有暗河。洞内发育沙丘,天然舞台等泥沙堆积物形成的景点,泥质细腻,规模巨大,较为罕见。

三级

 

D143

三河村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龙溪

三河村峡谷发育在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中,走向北北西,深度约100m。峡谷呈“V”字型,两侧较为对称,峡谷上部宽约为200m,下部宽约为10-30m,峡谷内植被茂密,底部为常年流水,水流量较大。

三级

 

D144

龙溪绝壁飞瀑

瀑布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龙溪

发育于震旦系白云岩中,半圆形绝壁中央形成一道飞落的瀑布,其高约45m,宽约0.6-2m,瀑布由绝壁顶部冲出,至底部形成一道水帘。部分水流顺绝壁而下形成一幕幕水帘。整个瀑布水流量约为25L/S。瀑布底部形成一圆形水潭,潭的直径约为12m,潭水清澈,呈蓝绿色,水潭周围绿树成荫,瀑布水流跌落在岩石及水潭上溅起水雾飞向四周。

三级

 

D145

合掌峰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桥亭镇柳湾

发育在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白云岩地层中,两座石柱分别高7m和6m,呈灰褐色。由于差异性风化作用,石柱顶部参差不平,似手指形状。两个石柱整体形似双手将要合十。

三级

 

D146

峡谷巨石

山体崩塌遗迹景观

南江县桥亭镇柳湾

峡谷高约60m,水流宽度10m,谷中有巨石堆积,最大直径约10m,主体直径在2m-6m之间,水流在此收束,变得湍急,水流宽度约2m。峡谷基岩也在此显露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白云岩,岩石呈灰红色,节理层理清晰,似罗马石柱。

三级

 

D147

绝壁长廊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贵民镇红珠村

发育在寒武系碳酸盐地层中,绝壁走向近东西,绵延1.5km,出露宽度约10m,绝壁上下植被茂盛,岩体出露部分微风化,部分岩体呈灰色,部分呈黄白色,如同山顶横卧的一条巨龙,恢宏壮观。

三级

 

D148

九龙山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桥亭镇九龙山

峰丛发育于寒武系仙女洞组灰岩中,绵延约3km,走向北东-南西向。山峰共计10座,据当地人言,因数漏一个被云雾遮挡的小山头而名为九龙山。峰体高100-300m不等,呈塔状,表面多被植被覆盖,基岩局部被乳白色、金黄的钙华覆盖,多种色彩相互交映,极为壮美。

三级

 

D149

卧龙山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桥亭镇桥亭

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经风化和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延伸方向约为210°,头部较粗,尾部较细,长约500m,高约300m,背部被植被覆盖,山脊形似卧龙。天空湛蓝,几抹白云扫过,山峰更显气势宏伟

三级

 

D150

小巫峡擦痕

中小型构造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发育于二叠系地层中,岩性为灰岩。岩层近直立,层面发育擦痕构造,所在面产状为358°∠88°,擦痕面上发育有阶步,高差在0.5-1.5cm,指示对盘向上运动。擦痕面浸染黄褐色,发育大量方解石。

三级

 

D151

虎爪岩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小巫峡

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绝壁上发育一形似虎爪的象形钟乳石,钟乳石向下生长而发生分支,形似爪趾,中部向内凹入,整体高约1m,宽约80cm,为流水中的碳酸钙析出逐渐沉积形成。

三级

 

D152

鞍坪村石林

喀斯特地貌景观

南江县赶场镇鞍坪村

石林发育于三叠系嘉陵江组灰白-灰色白云岩中,岩层产状为215°∠20°。石林出露范围约为1000*500m2,受岩层中发育多组节理控制,形成了造型丰富的石柱,造型多样,高约1-6m,宽约1-5m,其形有的如宫殿,有的如蘑菇,有的如飞船,有的如玉如意,有的如祥云,有的形如玉猪等。

三级

 

D153

龙家湾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龙家湾

该峡谷发育于三叠系灰岩中,在新构造运动和河流下蚀作用下形成。峡谷发育为V形型谷,长约1km,谷深20-50m,谷宽约8m,谷坡坡角45°-90°。谷底发育现代河床,有多处叠水,河水水质较好,呈无色,清澈见底;河水流速约1.5m/s,流量约2.4m3/s。谷坡植被茂盛,多处绝壁,与潺潺流水相映,美不胜收;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令人心旷神怡,适宜作为消暑避夏的度假圣地。

三级

 

D154

云顶村河曲

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南江县关路镇云顶村

河曲位于山谷中,蜿蜒曲折,形似恐龙爪印或S形、回头弯形等,长约2.2km。此河曲是在新构造运动河流下蚀和不同岩性(砂岩)受流水冲蚀表现不一等综合而形成。

三级

 

D155

井坝村恐龙骨骼化石发现地

古脊椎动物

南江县赶场镇井坝村

位于南江县赶场镇井坝村,化石埋藏于侏罗系沙溪庙组三段,化石顺层面产出,化石呈灰黑-褐黄色,此处化石较为分散,其中较大的一块宽9-20cm,长40cm,其余多为零星骨骼碎片,尺寸在0.5-1cm×1-3cm。现场鉴定该骨骼化石属于蜥脚类恐龙化石。

三级

 

D156

白山峰丛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白山村

该峰丛位于白山村胡家沟西北崖壁上,发育于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峰丛沿山脊呈弧状展布,长约4.34km,峰丛可见多个明显的凸峰,凸峰之间呈鞍状连接,凸峰呈锥状、骆驼峰状、梁状等;峰壁为阶梯状的绝壁,高差达270-600m不等,整个峰丛植被茂密,局部露出大片白色、黄色绝壁,金秋时节满山红叶,十分耀眼、美不胜收。

二级

 

D157

后坝石芽林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后坝

发育于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石芽林呈零星片状分布,面积达5km2,现多处于石林发育初期,相对矮小,最高达40cm,多数掩盖于植被之中。石芽形状多似人似物,现发育有大量溶蚀沟槽,主要由土壤溶蚀和流水侵蚀等综合作用形成。

三级

 

D158

猴子岩峡谷

构造地貌景观

通江县空山镇大通河

发育于古生代和中生代碳酸盐岩中,是新构造运动和河流下蚀深切割共同作用形成的典型V形谷,谷长约10km,宽20m,高约50-100m,谷底河流为大通江,河水呈湖蓝色,谷坡坡角在40°-90°之间,坡上植被繁茂。

二级

 

D159

诺水河溶洞群

喀斯特地貌景观

通江县诺水河镇诺水河

诺水河溶洞群发育在诺水河沿岸,分为化石洞穴和地下河洞穴两种。在96m2的面积内分布着128个洞穴,海拔在700-1500m之间,分布在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五个时代地层中,受地层岩性和断裂、冲刷、冲蚀等多种内外动力作用影响,形成了一个多层洞穴结构。洞穴形态类型丰富,洞穴形态主要为廊道型和厅堂型,此外还有袋形、缝隙型、喇叭型、藕节型、井型等形态。

三级

 

D160

桃园-诺水河剖面

区域性标准剖面

通江县、南江县

由光雾山镇到诺水河镇,出露了元古代到中生界地层,并且因地质构造的差异,从这些不同的岩石、地层与地貌中,反映了至少三十三亿多年以来,地质演化、古地理变迁的沧桑过程。它是解读扬子板块的窗口,是研究米仓山及四川盆地地学演化史的天然大剖面。

三级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